县长登报检讨引出“依法治官”话题

广告位

  文 |《法治周末》记者 刘希平   “反思工作落后原因,根本上还是由于政治站位不高,思想重视不够,责任落实…

  文 |《法治周末》记者 刘希平

  “反思工作落后原因,根本上还是由于政治站位不高,思想重视不够,责任落实不力,推进力度不大。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作出深刻检讨……”

  6月13日,湖南省岳阳市委机关报《岳阳日报》刊发了湘阴县人民政府县长刘世奇等三名官员的“工作检讨”,检讨的原因是5月份这三人所在县(市、区),在岳阳市污染防治考核中排到了后三位。“湖南一县长登报检讨”的消息经媒体披露后,在湖南岳阳乃至湖南全省引起了强烈反响,也引发了各界的热议。

  《法治周末》记者调查发现,让官员登报作工作检讨,岳阳并不是首例,社会各界又会如何看待此事呢?

  县长登报作深刻工作检讨

  6月13日,岳阳市某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李浩(化名)来到办公室后,翻看着当天出版的《岳阳日报》。每天上班后,翻阅当地的报纸,获悉当地的一些政务和新闻信息,成了李浩的一个习惯。当他看到第5版后,三份“工作检讨”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在报纸上看到这样的‘工作检讨’。”李浩向《法治周末》记者透露,此事在岳阳机关单位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当天上午,我们很多同事都在议论此事。”

  6月14日,《法治周末》记者登陆《岳阳日报》官网,在6月13日出版的《岳阳日报》第5版的下方位置找到了三份“工作检讨”。第一份检讨书标题为“湘阴县5月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检讨”,作者署名为刘世奇;第二份检讨书标题为“岳阳经开区5月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检讨”,作者署名为万俊锋;第三份检讨书标题为“汨罗市5月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检讨”,作者署名为程阳。但这三份“工作检讨”的作者,并没有注明其工作单位和相关职务。

  报纸刊登的三份“公开检讨”

  李浩向《法治周末》记者透露,检讨书中的刘世奇是湘阴县人民政府县长、万俊锋是岳阳经开区管委会分管环保的副主任万俊锋、程阳是岳阳市生态环境局汨罗分局局长。

  “我老家是湘阴县的,所以我知道刘世奇是湘阴县县长,万俊锋和程阳两人的职务是向同事打听才知道的。”李浩对记者说。

  记者看到,刘世奇在检讨中说,湘阴县在全市5月份污染防治攻坚战月度考核排名全市倒数第一,被普华书记(岳阳市委书记)约谈。反思工作落后原因,根本上还是由于政治站位不高,思想重视不够,责任落实不力,推进力度不大。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作出深刻检讨。下一步,将高度警醒、引以为戒,知耻后勇、奋起直追。

  在检讨书中,刘世奇还从四个方面谈了下阶段的工作目标,将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相关决策部署,严格按照市生环委的工作要求,以“零容忍”的态度、“长牙齿”的措施,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除了刘世奇之外,岳阳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万俊锋、岳阳市生态环境局汨罗分局局长程阳,分别代表岳阳经开区和汨罗市,对5月份污染防治攻坚战排名倒数进行了剖析和反思,并作出了检讨。

  公开检讨之后整改有行动

  李浩透露,因为老家在湘阴县,所以他平时经常关注着湘阴县的消息,当湘阴县长的这份“工作检讨”出现在《岳阳日报》后,他感到很是意外。

  “一周前,我还看到一篇宣传湘阴县污染防治工作成绩的文章,我一直认为湘阴县的污染防治做得很好。没想到几天后,县长登报作检讨。”李浩说。

  记者在网站看到了这篇题为《湘阴:天蓝水碧奏和音》文章,这篇文章刊发时间为2022年6月7日。这篇文章称,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稳步迈进,湘阴县上下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奏响生态环境保护交响曲。对全县所有环境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和集中整改,彻底整治了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高质量通过了中央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无一问责问题和典型案例,转办信访件数量在岳阳六县市中最少。

  湘阴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务员向记者透露,县长在写检讨书的当天晚上,湘阴县政府已经开始了部署环境整治工作。

  6月10日晚,湘阴县长刘世奇主持召开县政府党组(扩大)会议。刘世奇在会上说,要必须充分认识当前形势的严重性和严峻性,高度重视生态环保等底线工作,将其作为第一要务和核心工作,针对站位不高、重视不够、工作不力等问题,深刻反思,引以为戒,加快整改,形成日通报、周调度机制,确保工作落实落细。

  “要知耻后勇,抓牢抓实、真抓实抓环保等底线工作,彻底扭转当前被动局面。”刘世奇说。

  刘世奇还表示,要必须从紧从严追责问责,推动工作责任落实,切实把问题的成因和责任查清查明,以严肃追责问责,以较真碰硬、拉条挂账的态度,坚决防止此类问题纠而复生、回潮反弹,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记者在湘阴县政府官网看到,6月14日,湘阴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向全县相关单位印发了《2022年湘阴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的通知,对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工作进行了部署。

  问责创新更需要“依法治官”

  “湖南一县长登报检讨”的消息经媒体披露后,在湖南全省引起了强烈反响,也引发了各界的热议。

  有评论认为,对于党员干部、政府职能部门的批评,或者让他们作检讨,往往局限在内。哪些工作没做好,并且公开承认错误,民众并没有充分的“知情权”,正因为少了群众监督,也就不能收到实效。“让工作不力的官员登报检讨,初衷恐怕不是为了让他们出丑,而是为了倒逼工作推进,同时在更大范围内起到震慑、警示效果。”

  《法治周末》记者调查发现,官员公开登报作检讨,已非“新鲜事”,类似事情也多次被媒体披露过。

  2013年1月16日出版的湖南《邵阳日报》,曾在头版刊登了两份检讨书,作者是邵阳市消防支队时任支队长罗某和邵阳市疾控中心时任党委书记姚某。这两名官员“深刻检讨”缺席市委经济工作务虚会议,并保证今后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姚某在检讨中称,没有按市委统一部署参加会议,是因为本单位办公室通知时交待不清,以为是湘窖酒业的会议,没有引起重视。“反映出自己组织纪律观念不强,这是不对的,保证今后不再出现类似情况。”

  邵阳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向媒体表示,此举目的是为了抓干部作风。

  两年后,河南省濮阳市7名处级干部也登报公开检讨。媒体披露称,2015年5月,濮阳市7名处级干部由于所负责的重点项目推进不力,这7名处级干部在当地主要报纸上,向全市人民作出公开检讨。

  据报道,时任濮阳市委书记在深入工业园区、濮阳县,对部分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暗访中发现,有些重点项目建设组织不力,长期没有大的进展;一个钢架厂房成了半拉子工程,钢架锈迹斑斑了还没有盖上顶棚;一些建成的厂房长期闲置,没有形成生产能力;城区部分道路存在排水不畅,引发道路积水,造成居民出行困难。针对暗访中发现的问题,让未及时开(复)工建设项目的有关部门领导在《濮阳日报》上写检讨。

  濮阳市7名处级干部公开登报写检讨一事,当时也引发了各界热议。有网友评价认为,让工作不力的干部在当地主要报纸上登报公开检讨,这可是一个新招、“狠”招,这样的火烧得好,烧到了干部的身上、市民的心坎上,值得点赞,更值得广泛推行。

  那么,法律界人士又是如何看待这种官员公开登报检讨的事情?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黄捷认为,让官员登报公开检讨,是采取法治手段和纪律手段之外的一种加压机制,目的是督促相关官员知耻而后勇,自我加压,今后能有所作为。“但是这种手段也要适度,不能过度。”

  “效果好不好,关键看‘疗效’。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主要看后续的整改效果。”黄捷说,站在依法治官的角度下,对于工作不力的干部,情理之内给其纠错自责的空间有适当必要性,因为培养一位干部亦颇为不易。“但更需要依法依规的问责,依据过错降职或责令辞职,明确赏罚,激励队伍整体奋斗精神。”

关于作者: 游客

为您推荐